隨著元旦假期過去,打工人回到了崗位,凌穗歲也暫時結束休假,一鍵切換回工作狀態。
這次她搭乘的依然是私人飛機——不是買的,還是租的。
因為這次共同出行的團隊成員很多,頭等艙沒那麼多票,十幾個小時的跨太平洋飛行又實在太辛苦。凌穗歲和童曉曼商量後,乾脆包機出行,還減少了行程被泄露的風險。
團隊成員當然很高興,在豐收傳媒待久了的員工都知道,好工作是不流通的。只要沒意外,這裡的大多數同事都會安安穩穩做到退休。
而她們的兩位老闆,正在討論公司大劇《如夢令》與平台的合約問題。
網播版權肯定是確定給天線了,這點不會改變;
不過,天線新年後空降了一位女性副總裁,這位副總新官上任後的第一把火,就是要把《如夢令》的版權合同改成永久買斷。
凌穗歲笑了笑:「現在長視頻業務已經不好做了,她倒是很有魄力。」
其實在凌穗歲印象里,「永久買斷」才是平台和出品方關於版權劇最常見的合作模式。只是這幾年短劇興起,長劇的平均利潤率就不太夠看,再算上那些虧本的項目,平台思來想去,更不願意承擔那麼大的風險了。
所以,永久買斷就被改成了期限買斷。如果作品達不到合同中規定的播出情況,到期後平台有權降價續約,甚至乾脆不續約。
不過嘛,雖然買斷制的改變由平台趨利推動,但在談判博弈的過程中,出品方也獲得了相應權利。
如果作品播出效果超出預期,幾年後還能繼續為視頻網站帶來收入,那麼作品續約價格也是可以上漲,或者賣給其它平台的。
「浪潮之下的三年買斷已經到期了吧。」凌穗歲想起這件事。
童曉曼:「是的,從去年十一月起,浪潮之下的相關收入就是分成模式。」
要不是有這部劇的長尾作為參考,恐怕副總裁想要推動《如夢令》實行永久買斷,還沒那麼容易。
即便如此,平台內部還是有很多反對的聲音。有些是對事,有些是對人,這裡面的細節凌穗歲不管,她只需要和童曉曼商量一件事,到底要不要讓平台永久買斷?
兩人都沒考慮過分成的事,當年的《浪潮之下》有特殊情況,《如夢令》並不適用。
最後,凌穗歲把決定權交給了童曉曼。平台想永久買斷沒問題,她們這邊需要的不僅是錢,還有和天線置換的資源,畢竟公司里還有幾個上升期小花呢。
至於收益方面……以童曉曼的講價能力,凌穗歲是不用擔心這個的。
童曉曼感慨:「其實這幾年長劇市場越來越難了,以前同行都怕你新劇太爆,現在他們都希望如夢令能爆個大的。」
說得誇張點,《如夢令》可能是長劇復興最大的希望。各種橫屏的、豎屏的短劇搶占觀眾注意力的陣仗太恐怖了,要是短劇真的成為主流形式,長劇還怎麼辦啊?
就現在這個市場大盤,手握長劇的出品方和平台都很糾結,不知道到底是要再捂一會看看情況,還是早點脫手及時止損。
「我不知道他們希望有多爆,但如果想要千禧年初那種程度,基本是不可能的。」
沒人比凌穗歲更希望《如夢令》的成績沒有上限,但這事不是靠想就行,得腳踏實地。
「以前娛樂方式少,現在文娛行業的細分賽道特別多,觀眾的審美也逐漸個性化。以前沒得選,6分喜愛的作品也能湊合打發時間,現在選擇太多,不是9分喜愛就留不住人。」
凌穗歲平靜地說:「如夢令拯救不了長劇,一劇一命,看各自的質量吧,我們自己也不敢說勝券在握啊。」
這倒是,畢竟《如夢令》都還沒播呢。
兩人略過這個話題,又提到了公司小花們能接到的影視資源。
「這幾年大女主題材算是真的起來了。」童曉曼說,「我指的是,能對標男頻劇待遇的那種大女主,因此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女導演,女編劇。」
「因為長劇快涼了呀。」
凌穗歲一針見血地給出答案,「這就是玻璃懸崖效應,包括天線那位空降的女副總也是如此。只有到了危急時刻,女性才更容易被看見。」
這是機會,也是挑戰。
公司需要更有能力的領導,長劇市場也急需創新討好觀眾。如果成功了,未必有人能記得她們的貢獻,但如果失敗了,她們就是最佳背鍋人選。
看,女領導/女性視角作品果然不行吧!
在說這句話時,凌穗歲其實想到了雲箏。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《如夢令》快播出了,她總是能回憶起劇本相關內容,以及和這個角色相處時的點點滴滴。
雲箏的情況,不也是臨危受命麼?
唐編翻遍了歷史書,都找不到女性在太平盛世的上升路徑。四平八穩的道路上擠滿了男性,雲箏只能在刀鋒上殺出一條血路。
那個時候,她有想過青史留名,後人會如何評價她嗎?
幾乎每一個政敵都會用這句話來警告雲箏,不過她從來沒有正面回答過這個問題。
凌穗歲看向窗外的雲,任由自己的思緒飄得很遠。
**
都說香奈兒的高定難借,但這事確實得分人。
穿著超季高定走金球獎紅毯的凌穗歲就表示,很難借嗎?也就還好吧。<="<hr>
哦豁,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