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回烏市後,估計還得專門去總軍區開幾趟會。蘇麥麥卻能直接休息了,她想起許久不見的吃飯搭子賀昀,雖然只有結婚那幾天的短短相處,但小傢伙真是可愛極了,時而靦腆時而主動,吃到喜歡的東西會鼓起圓圓的臉蛋,她還挺想念的呢。
關於美麗新軍嫂的宣傳,蘇麥麥覺得提取的典型可以分為多種,重點則是樸實接地氣,讓人看了有真切的認同感,而不必過於渲染和假大空。
比如有的新軍嫂文化水平低,來了部隊之後參加學習班,能讀書識字了,思想也跟著進步,並且找到隨軍崗位自己賺到了工資;
或者遠方的姑娘為了愛情,遠道而來隨軍嫁給心上人,從地方工作轉到了部隊,經營新的軍旅生活。
老家的人,一家子大大小小要顧及,過日子柴米油鹽的,雖然時有磕磕碰碰,誤會與不理解,但克服困難,欣欣向榮。這也是一種實際的宣傳,更容易打動人心;
又或者九旅有個軍嫂是畫家,一開始奉父輩的約定,而勉強與參軍的副營長結婚。剛來隨軍不適應,和丈夫缺少共同話題,幾度想拿起行李回去,半年後度過了磨合期,夫妻感情越來越濃。她主動打理院子,種植花草果蔬,還在市文化館辦了個人的軍旅生活畫展,在邊疆發光發熱。
……
等等,從這些例子裡抽取出素材,以小見大,讓人看到有煙火氣息的北疆大院生活。
對此歐主任和幾個同事們都覺得很好,能真正打動人的,必然是這樣動態的多面體。歐主任提議,讓蘇麥麥以自己是軍嫂的角度,再想想還有哪些可側重宣傳的點。
蘇麥麥穿上這身整潔立挺的軍裝,雖然沒領章,但也自然多出了愛崗敬業的責任感來。
她每天晚上,都會提前看看次日要採訪的軍嫂資料,先擬好提問的要素,做好筆記。有時會跟賀衍商量探討一下,部隊裡她不知道的相關常識。然後在現場採訪過程中,引導軍嫂們打開話題,深入挖掘更多可以提取的素材,還從鄰里之間也做了側面的了解。
幾天下來,連從業多年的陸韜都深感敬佩,不停地讚嘆說,還得是男女搭配幹活不累,有些事適合男同志干,有些事則女同志更能發揮出優勢。尤其在與軍嫂的話題引導、親和放鬆等方面,陸韜做不到像小蘇這般恰到好處。
有賴於蘇麥麥採訪話題的邏輯梳理,每回採訪完畢,陸韜就覺得心裡已經有了個清晰的草稿脈絡,效率大大增加啊。
還有小蘇的速記本,輔助記錄也做得詳盡,比錄音機也差不了多少了!
周六下午,蘇麥麥和陸韜正在六旅採訪一名叫王勤鳳的軍屬。這個軍屬隨軍兩年了,被大伙兒叫作六旅的「豆腐西施」。
王勤鳳家有個祖傳的豆腐坊,她父親三個女兒,家裡沒啥傳男不傳女的講究,自小就學得了一手做豆腐的技術。因為喬連長休假回家相親認識,很快就結婚了,結婚沒兩個月就被兩邊的家長勸說來隨軍。
她在川省吃慣了鮮香麻辣,剛來就後悔了,覺得嘴裡沒勁手上沒活。
然後喬連長就建議她,不然自己做豆腐消遣吧。老家父母非常支持,當即給她寄了個石磨過來。
於是王勤鳳就把一門手藝帶到了部隊裡,先開始她做的豆腐量少,只分給左右的鄰居吃,過不久大伙兒都聞到了香味,紛紛來找她買。王勤鳳就越做越多起來,還供應給了六旅的各個食堂。
因為味道太好,需求量逐漸增加,王勤鳳樂在其中,每天忙得不亦樂乎。她家小院子不夠做太多,喬連長就主動跟上級領導申請,給她在部隊裡租了一間閒置的房子,專門做豆腐賣。還請了幾位得閒的軍嫂,一塊兒幫忙,又能多賺點兒收入。
做豆腐先得磨豆漿,早上孩子們上學路過,都已經習慣從她豆腐房買一杯熱騰騰的豆漿來喝了。據說還有釀造廠子聞訊而來,想找王勤鳳技術合作呢,這名聲傳播得響噹噹了。
王勤鳳是個十分健談的女人,別看才二十三歲,做啥都風風火火的,歇不住。
聽說報社的記者要來採訪,有機會能當典型上總軍區的報紙宣傳,她高興得一早就在家裡候著了。
等看到蘇麥麥梳著兩根辮子,一身軍裝苗條高挑的走進來,靚得王勤鳳嘴巴都張圓了:「哪個也沒告訴我,咱六旅啥時候有這麼漂亮的記者了!你這個記者妹兒喲,簡直就是美人胚子嘛!」<="<hr>
哦豁,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