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七零驕棠綻西洋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230頁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「諸位同胞,我代表祖國人民感謝你們送來的一場及時雨。」

「邱先生。」有認識他的商家趕緊開口道,「我們也只是想盡一點微薄之力,您不用這樣。」

「對呀,誰都希望祖國越來越好,我們在海外的華人華僑腰杆子才能越來越硬嘛。」

「我們都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,哪怕如今我們已經移居海外,可說到底與祖國還是血脈相連,我們都知道,祖國需要這筆錢。」梁母真誠道,「祖國的面子也是我們海外華人的面子,科研基地必須弄起來,不能讓外國人小看我們!」

老一輩人的對祖國的羈絆都很深,家國情懷也很重,不然她也不會同意女兒回國搞科研。

以梁慧琳在物理實驗室的經驗,哪怕去了美國境內別的研究所,月薪也不低,一千美元總是有的。

而梁慧琳在回國後,月薪只有五十三塊八毛二。

梁慧琳

三人對此卻並沒有任何異議。

因為她們不是奔著錢而回國的。

姜沅如果留在美國,光是在物理實驗室的月薪都有將近兩千塊,更別說各種科研獎金還有奧萊斯大學的獎學金。

可她回到國內,照樣拿著八十多塊錢的工資。

這些科學家只有一個共同的願望——

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,讓祖國成為科研強國。

邱疏寒將這些海外同胞的名字以及金額登錄在冊,並且親自送他們出去。

一向溫和的眸子有些微紅,卻依舊帶著笑意,目送華人同胞們的背影離開。

這件事傳回國內後,掀起了軒然大波。

以宣城製衣廠、首都紅星機械廠、黎城紡織廠為代表的國營企業,紛紛召開職工代表大會。

「同志們!海外同胞已經行動起來了,咱們也不能落後!這兩年我們廠的經濟效益節節攀升,不僅超額完成了國家分配的任務指標,並且還預留了相當充足的自有資金。」

余廠長站在台上,揮舞著拳頭,慷慨激昂道:「咱們工人向來是最先出力的,國家有什麼困難,我們哪怕咬著牙也要頂上!這次經過廠領導班子會議全體決定,我們製衣廠準備向科研基地捐款兩百八十萬!」

這筆錢廠領導和財務科都是嚴格計算過的,根據廠年入千萬以上的利潤來算,除了按照規定應該上交的款項,再扣除生產成本、職工工資福利、以及各項擴產支出,這個金額屬於定格了。

但如今的製衣廠在保證廠子的正常運作之下,咬咬牙還是能拿出來。

國外的華人同胞都表態了,作為一個經濟效益非常好且有社會責任擔當的國營大廠,余廠長覺得這個金額最合適。

而且現在國家鼓勵企業支持科研教育等領域,他們這項決定匯報上去,上面主管部門也會大力讚揚。

職工們也紛紛舉著拳頭附和:「捐!咱們必須要搞科研!」

「我們都同意!」

而同樣的場景也發生在其它國營廠,鋼鐵廠的經濟效益向來不錯,還有化工廠機械廠這些。

不過孫廠長沒有餘廠長這麼豪氣,製衣廠說利潤上千萬,但他估摸著是上了好遠了。

這幾年宣城製衣廠可謂是國內國外的錢都賺,員工都擴招好多批了,儼然成了超大型國營企業。

不像他這種小縣城鋼鐵廠。

所以孫廠長比較謹慎,只湊出了二十萬。

其它的國營企業也紛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,甚至帶動了很多改革開放後自己做生意的小商販,還有一些工人以及普通百姓。

幾塊錢,十幾塊幾十塊幾百塊的都有,人民日報和收音機以及新聞聯播天天播放同胞們的愛國之舉,海外也不斷有同胞向大使館捐錢。

這時候的姜沅也懷孕六個多月了,過年這段時間她在家休息,天天都能聽到電視機關於國人積極支持科研的新聞。

和謝宥川商量了一下,夫妻倆幾乎將所有的存款全部捐出。

她每個月的工資不少了,有八十多,加上各種補貼也快一百了,謝宥川因為是團級幹部,雖然現在工資加津貼沒有在邊防團那麼高,但也有差不多兩百。

哪怕捐了存款,養孩子還是夠的。

而邱疏寒邱映雪兄妹倆更是在第一時間就向有關單位捐了款項。<="<hr>

哦豁,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
<span>:||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