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女BOSS們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108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她的爺爺今年已經95歲了,參加過1956年新中國第一屆「登山訓練班」,是「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」的成員。

在帖子裡,她爺爺先分析了下登山者的真實身份,接著呢,為增加爺爺的可信度,她給出了爺爺的身份——參加過1956年新中國第一屆「登山訓練班」、是「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」的成員。

料到網友們不會知道什麼是「登山訓練班」,什麼是「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」,她又說了一下這個訓練班的背景。

文筆很好,娓娓道來。

她寫道:【1955年中尼建交的時候暫時擱置了領土爭議,但很明顯,尼泊爾仍想將珠峰完完全全占為己有。

可它古時就在中國的版圖上面,中國人記載了它、測量過它,它的名字都是藏語……

可尼泊爾說:尼泊爾人登上過它。

說,人類首次登上珠峰時,一個是紐西蘭人,一個是尼泊爾人。

如果從未踏足那裡,又如何有談判資格。

為不再次失去領土,必須從更困難的北坡登頂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,第一屆「登山訓練班」開課了。

這個訓練班也組建了第一支登山隊,「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」,而我的爺爺,就是成員之一。

與當時的許多行業一模一樣,老師都是前蘇聯的。本來好像十分順利,可又與當時的許多行業一

模一樣——中蘇關係急劇惡化,合作關係也突然結束了。

我爺爺說,當時大家並不難過,想的就只有一件事:他們不干,我們自己干。登山隊先去了三次,也考察三次,建了三個大本營,而後,60年5月17日,登山隊第四次出發,一星期後,5月24號,我們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。

山接受了我們。】

其實「再也不忘用戶名」的爺爺一輩子都沒登上去過,但他也曾經為了那兒努力過,與他班上留名歷史的一起。

這段歷史很打動人。

「再也不忘用戶名」還寫道:

【爺爺從沒接近過它,但爺爺一直關注著它。

1975年,西方質疑我們國家那次沖頂,所以我們再次組建隊伍,這一次有9人上去,其中包括一名女性,爺爺當時特別高興。

2008年,奧運聖火被送上去,爺爺全程看了直播……】

在文章開頭,關於登山者的身份,「再也不忘用戶名」的爺爺給出了三個可能:

第一個是88年「中尼合登」的成員。1988年,中國聯合尼泊爾從南北峰同時攀登,雙向跨越、山頂會師,是登山界的一樁大事。

第二個,是當時登山協會的僱傭人員或者成員。那幾年中國登山協會也在接待外國人攀登珠峰,但僅僅提供基礎服務,如營地幫廚、物品運送,他建議霍婷聯繫一下登山協會。

第三個,是「山鷹社」早期成員。民間攀登是從88年開始的,那個時候全國上下充滿探索欲求知慾,而最早的民間組織就是P大的山鷹社了。他們雖然是到2018年才第一次成功登頂,但早期可能也曾去過幾個營地進行朝拜,所以也建議霍婷聯繫一下這個社團。

她爺爺還排除掉了一些可能,比如1990年中美蘇的三國攀登,因為當時派出的人全部來自西藏登山隊,等等等等。

他同時認為可能性最大的就是「山鷹社」成員。

因為「繡帕子」「送帕子」「帶帕子」這種事情看著矯情,像是學生。

帖子一下就爆起來了。

而後,還沒等到霍婷一個一個聯繫以及申請幫助呢,「吳芳蓮」就發來私信了。

「再也不忘用戶名」的爺爺還真的是猜中了!

此時吳芳蓮已57歲,她丈夫則是59歲。

她竟然是學國政的,畢業之後在外事局,目前已經要退休了。她丈夫是學化學的,出乎意料,畢業之後他並沒有從事化學,而是去了中國登山協會當教練,後來也組織或者陪同了登山協會的許多活動,這幾年則開了公司,一邊兒賣登山器材,一邊兒以現在的這個年齡還在學其他的極限運動,比如潛水。

而那塊手帕,也果真是定情信物。

交往那天,女生自己繡了手帕,送給男生。男生說自己會帶著手帕走遍世界10座高峰,還說:「我舉起它,這些玫瑰就是峰頂。」

女生笑他傻。

可結果呢,他一座都還沒登上過呢,那塊手帕就被弄丟了!

吳芳蓮說這沒關係,又繡了一塊新的手帕給他,而這一次,它真實地當過世界十大高山的「峰頂」。

她送給他的幾朵「玫瑰」,至少在那一刻,是世界的最高點。

但對於那個「定情信物」,他們其實是有遺憾的。

為什麼就遺失了呢?

它現在在什麼地方?

當然,幾十年過去,這事也早漸漸淡忘。

對於手帕,他們從沒想過還能找到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