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大唐,我妻武則天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447章 武媚娘造字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張多海輕手輕腳的走了過去,問:「怎麼了?」

那內侍低聲道:「少監,大理寺傳來消息,狄相公已經查清了周伯瑜的案子。」

張多海忙問詳細,那內侍全都說了。

這時,殿內傳來武媚娘的喊聲:「多海?」

張多海趕忙走了進去,見武媚娘已經坐起了身,正站在桌案前,這是要練習書法了。

張多海趕忙過去,幫武媚娘磨墨,嘴裡說道:「殿下,剛剛大理寺傳來消息,周伯瑜的案子已經查清楚了,確是他陷害飛羽班。」

武媚娘「嗯」了一聲,問道:「李孟姜可有什麼動作?」

張多海笑道:「聽說她也曾找過越王求情,不過也不知為什麼,越王入宮後,卻並未向聖人提起此事。」

武媚娘輕笑道:「陛下自然猜得到越王會來求情,肯定是想了個什麼法子,讓他開不了口。」

張多海接著道:「臨川公主又找過韋氏幫忙,不過韋氏並未答應。」

武媚娘淡淡道:「韋弘機此人最善自保,周伯瑜這次的事,陛下發了很大脾氣,韋弘機這樣的人,自然不肯蹚渾水。」

張多海道:「對了,前幾日臣聽說一個消息,紀王李慎正在入京路上,如此來看,也是臨川公主請入京,替她兒子求情了。」

此時墨水已經磨開,武媚娘拿起玉筆,腰杆站得筆直,輕輕吐納了幾次,手腕抖動,在宣紙上留下一個個秀逸挺拔的大字。

「沒用的,陛下既然讓越王開不了口,紀王更沒機會開口。他若非要管此事,只會惹怒陛下。」

武媚娘一直都想收拾臨川公主,此女雖是李氏,卻很早就站在世家派系那邊。

武媚娘知道蕭嗣業真面目後,便派人暗中調查,知道蕭嗣業暗中建立過一個派系,想要扶持四皇子李廉上位,取代太子李弘。

那個派系的核心成員,便有京兆韋氏、宇文氏、周氏。臨川公主這個周氏媳婦,也在其中。

蕭嗣業死後,他們自然放棄了計劃,武媚娘卻不打算饒過他們,只可惜因臨川公主的存在,不好下手。

武媚娘知道李治礙於情面,不會對這個姊姊動手,只能由自己來動手。

她原本就與臨川公主有私怨,當初臨川公主為了幫蕭氏,將手伸向兩個公主,便徹底得罪她了。

自那以後,她便不准臨川公主入宮,臨川公主回到長安居住後,數次申請公主府,都被她從中作梗破壞了。

臨川公主背後有紀王李慎和韋太妃,武媚娘暫時也只能給她穿穿小鞋,無法徹底收拾她。

若是這次李慎為了周伯瑜的事,失去了皇帝的信任,武媚娘就不需再顧忌。

所以她很樂於見到紀王入京,替周伯瑜求情。

這時,武媚娘已經寫了三十六個字,心態完全沉浸到字體、字形之中,全神貫注的盯著每一個字,在每個字下方,開始動筆。

這是她準備動筆修改的第一批三十六個字。

武媚娘這些日子翻看了無數典籍,決定從象形法和會意法進行簡化。

象形法是將字的某個部位,想像成生活中物體的形狀。會意法則是根據文字含義去解析推敲,生成底字。

武媚娘精神高度集中,凝注在每一個字上,以至於並未聽到外面傳來「聖人萬安」的聲音,也並未注意到李治走了進來。

李治瞧見她全神貫注的模樣,揮手讓所有人退下了,來到她身邊,仔細觀察她簡化的新字。

這一看下來,差點忍不住笑出聲來。

不過武媚娘如此努力的造字,李治若是發出笑聲,就太不尊重人了,便忍住了笑,細細觀察。

不一會,武媚娘伸筆蘸墨時,發現墨變得黏糊糊的,頭也不抬的吩咐道:「研墨!」

李治左右一看,見屋中沒有別人了,只好自己動手,用硯滴注入少許水,拿起墨條研磨起來。

武媚娘繼續寫著,不知過了多久,終於有所察覺,倏地一抬頭,只見身前磨墨之人正是李治。

她趕忙放下筆,斂衽一禮,嗔道:「陛下,您何時來的,怎麼也不告知妾身一聲。」

李治笑道:「朕看你寫的投入,就沒有打擾,改完了嗎?」

武媚娘拉著他來到桌前,臉上罕見的帶著幾分緊張之色。

「妾身暫時只改了十二個字,陛下看了莫要笑話才是。」

李治掃了一眼,笑道:「媚娘,你這個『日』字這樣改,豈不是又和甲骨文一樣了?」

武媚娘新改的『日』字,變成了一個圓,裡面加了一橫,簡化是簡化了,只是看著有點怪。

武媚娘面色微紅:「妾身只能想到這樣簡化了。」

李治笑道:「這個日字,朕看著挺好,不用再簡化了。」

這個時期的日字,跟後世的一模一樣,在李治看來已經非常簡化了,不必再改。

武媚娘改的星字更有意思,直接變成一個圓。

「媚娘,這個星字,你為何這麼改?」

武媚娘道:「妾身想著,星與日相同,只是未放光芒,中間為空,故而少去中間一橫。」

李治點點頭。

仔細一想,其實也不能怪武媚娘簡化的字古怪。

因為李治對她的要求,就是將字體簡化的更容易普及,所以她才儘量追求書寫容易。

撇開日月不談,武媚娘其他的字體簡化,其實已經非常不錯了。

比如「國」字,被她簡化為「圀」,「鳳」字,被她將中間四點改成一點。

最特別的是「尨」字,被她簡化為「龍」,和後世已經一樣了。

武媚娘覷著李治表情,見他不住點頭,心中歡喜,問:「陛下覺得妾身改的如何?」

李治忽然提起筆,在「圀」字下又寫了一個「國」字,道:「媚娘,這個字改成這樣,你覺得如何?」

武媚娘仔細打量了一會,說:「陛下,為何不去掉那一點,將中間的玉字改為王呢?」

李治緩緩道:「因為國不是一人之國,而是屬於每一個人。玉字,便是指國家之內,所有美好、珍貴的東西。每個人的一切珍視之物,都由國家保護,國家一破,玉碎家亡。所以我們每一個人,都要保護自己的國家!」

武媚娘極為認真的聽著,顯然在細細思索李治話中的意思。

過了好半晌,她輕輕說道:「陛下,您這個字改的比妾身好,妾身沒有異議。」

兩人又一起點評了武媚娘改的其他字。

李治並未將後世的簡體字當做金科玉律,只要武媚娘改的字足夠簡潔,也符合該字的形意,他也會予以贊同。

這也大大增強了武媚娘的積極性。

兩人正討論熱切,王伏勝忽然走了進來。

「伏勝,怎麼了?」李治問。

王伏勝道:「回陛下,剛剛傳來消息,紀王入京了。」

按照大唐規制,除歲末期間,藩王並不能隨意離開封地。

不過李慎已經向李治請過旨意,請求入京參加朱雀門外的獻降大禮,李治也同意了。

故而聽到紀王入京,他並沒有太驚訝,只揮了揮手。

「朕知道了。」

(本章完)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