韋待價的步槊營就像一柄鋼刀,成功的刺穿敵人防線。
他能如此順利,是因為趙持滿率領一支騎兵隊,正在東南方向衝殺!
韋待價撕開口子後,山谷入口處,被唐軍生生頂出一個扇形的空間來。
不過敵人反撲之勢很強,想要將唐軍給頂回去。
夜色一片漆黑,很難看清敵人和友方,不過也不需要判斷,唐軍的任務就是向外沖,高句麗軍的任務就是往回頂。
最前線短兵相接的敵我雙方,都是拿自己的身軀,朝著對方的兵刃上衝過去。
身後的唐軍不斷嘶吼著吶喊!
頂住!頂住!
一名唐軍被標槍刺穿了左臉頰,依然緊緊抓著步槊,身體前傾,朝前一步步走著,強忍著頭顱被越刺越深的劇痛!
唐軍便是憑著這種頑強的戰鬥意志,又生生頂出一小片空間。
鄭仁泰趕忙又派出一支弓兵營,這群弓兵連射了三輪箭。
前方高句麗軍傳來的壓力頓時驟減,又有一支唐軍小隊撕開一道口子,高句麗軍開始慢慢後退。
戰鬥一直持續到天明,唐軍已有三分之一的軍隊衝出山谷。
高句麗軍見敗局已定,從另一條山谷小道撤走了。
鄭仁泰吃了一次虧,也不敢再追擊了,命令大軍排好陣列拒守,讓剩餘的唐軍能夠撤出山谷。
此時,山谷東路出口,紅日初升,照在一顆大光頭上,顯得格外的鋥亮。
這次伏擊鄭仁泰的高句麗主將,正是信誠。
他投靠泉男建後,便主動請命,帶著平壤城附近的三萬本部人馬,與原遼東城守軍換了防。
這也沒辦法,泉男建因他放走泉男生的行為,對他並不信任,更不允許信誠這三萬人馬,繼續留在平壤附近。
信誠非常識趣,所以主動提出前往前線。
對他來說,先擊退唐軍,才是重中之重,至於莫離支之爭,可以先放在一邊。
信誠這一戰,充分利用了唐軍四路並進的缺點,誘使鄭仁泰心態失衡,引他輕兵冒進,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。
只可惜,唐軍增援速度太快。
若是再拖上一兩天,縱然援兵到了,峽谷中的唐軍也早已筋疲力竭,無力再衝出來。
信誠旁邊有一名青年將領,是他兒子信義,他說道:「父親,唐軍援兵不過一千騎,我們繞過山谷,與谷西軍隊合圍,未必就會輸,您為何下令撤軍?」
信誠看了他一眼,沉聲道:「我們能打贏這場伏擊,利用的是地勢,不代表我們戰力強於唐軍。當年契苾何力憑八百騎兵,擊破我數萬大軍,你以為唐軍鐵騎的稱號是怎麼來的?」
信義咬牙道:「那是當年的領兵將領無能,我就不信,我麾下的五千具裝騎兵,會打不過一千唐軍!」
信誠正要說話,忽聽馬蹄聲響,轉頭一看,一名傳令兵奔馳而來,帶來了泉男建的調令。
信誠看完之後,仰天長嘆一聲。
「果然是無力回天嗎?」
信義變色道:「父親,出什麼事了嗎?」
信誠苦笑道:「安市城、烏骨城都被唐軍攻破,莫離支調我回平壤駐守!」
信義失聲道:「什麼,烏骨城不提,安市城怎麼會丟?守城將領不是乙支辰嗎,唐軍兩個老將而已,他怎麼會輸?」
信誠搖頭道:「我也不知發生了什麼,不必多言,烏骨城既然丟了,薛仁貴隨時可能抄我們後路,快走!」
聽到「薛仁貴」三個字,信義後背一涼,也不嘴硬了,當即跟著信誠,整軍朝著鴨綠江而去!
唐軍攻破烏骨城和安市城的消息,很快傳到了長安,朝野都為之一震。
薛仁貴攻破烏骨城,大家還覺得正常。
可契苾何力、程名振這兩個老將,竟然這麼快攻破安市城,簡直是令人難以置信、意外之喜!
當初太宗皇帝帶領眾多文武官員,被堵在安市城外,無法寸進,如今終於攻破這座城池,凡是參與過二十年前高句麗之戰的朝臣,都為之鼓舞歡慶。
就連長孫無忌得知此事後,也在家中蹈秦王破陣曲,抒發心中喜悅之情!
消息同樣傳到了後宮。
徐槿聽說後,作了一首名為「戰勝歌」的詩詞,命人拿來給李治看。
李治正在甘露殿欣賞時,有下人來報,說鄭貴妃請他過去。
李治知道她是為鄭仁泰的事。
這次鄭仁泰打了敗仗,險些全軍覆沒。
若不是薛仁貴、契苾何力、程名振打了勝仗,掩蓋了他這場敗仗的影響,李治必定會嚴懲。
如今,既然安市城都打下來,接下來的局面,基本上已經穩了。
李治便沒有問罪撤職,而是下旨讓鄭仁泰戴罪立功。
來到薰風殿,鄭貴妃果然帶著人跪在殿門口,向李治請罪。
李治笑道:「是鄭仁泰打了敗仗,關你什麼事,起來吧。」將她拉了起來。
入殿後,鄭貴妃先跳了一支破陣曲,向李治慶賀前方大捷的消息。
她平時素喜靜舞,今日跳這種雄渾磅礴的舞蹈,倒也別有一番風味,足見暗中早已習練多時。
舞畢,鄭貴妃坐在李治旁邊,問起前線戰事的詳情。
上午武媚娘已經問過一次了,李治心情舒暢,也不覺煩,耐著性子,又跟她說了一遍。
薛仁貴打烏骨城比較容易,因為打赤峰城時,烏骨城的援軍,已經被薛仁貴消滅了一萬。
烏骨城中守軍士氣很低。
薛仁貴駐紮在城外,命令工兵砍樹造攻城器械,烏骨城守軍龜縮城中,連騷擾都不敢。
做好器械後,薛仁貴親自率軍攻城,先一箭射斷了烏骨城上的高句麗旗幟,隨即命十六支敢死隊,架著雲梯衝鋒。
攻城的第一天,唐軍便奮勇無比,一名叫李慕唐的年輕軍士,第一個攀上了城牆,其他唐軍也士氣如虹,不畏生死,一日之內,唐軍就攻破了烏骨城。
安市城的攻打,則更加戲劇化一些。
原本契苾何力和程名振也只是按部就班的攻打。
不料攻城的第五天,城中一個叫梁代春的將領,趁夜射出書信,表示願意歸附大唐,獻上安市城。
雙方約好獻城時間,子夜過半,城門果然打開,程名振親自率領一支唐軍進城。
剛進了數百人,城門陡然關閉,箭如雨下,射向程名振等入城的唐軍。
卻不料,程名振早有防備,士兵們身上都帶著大盾,一邊頂住敵人弓箭,一邊回身奪取城門。
城外的唐軍也開始配合攻城,在城內唐軍奮力配合下,終於拿下了安市城,不過進城的數百唐軍,也死傷大半。
程名振再次顯示出自己的老當益壯,身中四箭,依然奮勇殺到最後。
鄭貴妃聽到此處,急問:「陛下,程老將軍沒事吧?」
李治笑道:「放心吧,四支箭都沒有射中要害,並無大礙,他還吵著要繼續帶兵殺入平壤城呢,被李勣給強行卸下職位,送回營州養傷。」
鄭貴妃鬆了口氣:「那就好。」
次日,李治在承慶殿召開宴會,為前線將士慶賀。
酒宴結束後,李治收到一份安西都護府的奏報,讓他皺緊了眉頭,
原來大食人內戰已經結束,穆阿維葉成為大食國新的君王,裴行儉請旨攻打吐火羅。
李治眼下心思都在高句麗上,不願再開戰場,拒絕了裴行儉的請奏。
(本章完)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