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3章 賢妃諫君
次日清晨,于志寧又去立政殿面見武皇后,提起此事。
武媚娘聽了後,果然應承了此事。
正午過後,武媚娘聽說李治午休睡醒後,就命人把李治請了過來,擺好圍棋,說是向李治請教棋藝。
李治一向好為人師,當即指點起武媚娘先手技巧。
李治讀書時便學過圍棋,雖說當時他的棋下的很臭,至少學會了後世的布局技巧。
後來李治對圍棋逐漸感上興趣後,才開始學古棋譜,棋力逐漸精進。
他發現古棋強在中盤,開局鬆散,壓迫力並不強,李治讀書時初學的開局技巧,對古人很有優勢。
這也是他後來棋藝進步飛速的原因。
李治毫無保留,將自己的技巧傳授給武媚娘,武媚娘聽得很認真,專注於學棋。
直到棋至中局時,武媚娘才轉移話題,問起七夕那天,李治和徐槿去公主府下棋的情況。
李治聽她問起後,頓時來了興致,笑道:「那天倒是遇到一個高手,我還輸給他一局,幸好賢妃贏了,給我報仇的機會,最後總算贏過了他,奪得第一名。」
其實那天去的人中,還有幾名官員,都認出了李治。他們看到皇帝微服,都很知趣,沒有聲張。
參加公主府棋會的人多是年輕人,李治三十多歲的年齡,都已經算大的了。
他的棋藝在同齡人之中,基本上很少有對手,徐槿更是橫掃一眾女流,兩人一路晉級。
到了決賽時,遇到一名三十多歲的文士。
那文士是一位河北學子,屢試不第,卻非常喜歡圍棋,棋藝很是高明。
他已經娶妻,這次也是帶著妻子來的,就是想借著公主府的棋會,廣揚棋名,從而進入翰林院。
李治第一局輸給了他,幸好徐槿贏了他夫人,第二局,李治抖擻精神,穩紮穩打,總算贏回來了。
武媚娘問:「陛下,第二局那文士發揮如何?」
李治看了她一眼,道:「你是怕他知道朕的身份,故意輸給朕的,是不是?他發揮的不錯,只不過朕第二局下的更好。有沒有放水,朕還是瞧得出來的。」
武媚娘道:「那人既然圍棋下的好,何不招他進翰林院,便可時常與陛下對弈了。」
李治沉默了一會,道:「不,朕不僅不會招他進翰林院,以後也不會跟大臣下棋了。」
武媚娘訝道:「這是為何?」
李治緩緩道:「朕這次出宮,發現長安城多了很多圍棋社,朕感到很奇怪,賢妃便告訴朕,是因為朕喜歡下圍棋,大臣們為了迎合朕,都開始苦練圍棋。」
「大臣們都開始下圍棋了,下面那些想干謁他們的人,自然也要學習圍棋了,上行下效,圍棋之風便在長安城傳開。」
「朕喜歡圍棋不假,卻不願人人都跑去下棋,如此誰還去讀書習武?此風斷不可漲,所以朕以後不會再跟大臣們下棋了。」
武媚娘聽了後,默然不語。
她很了解徐槿,這位賢妃的聰明才智,並不在自己之下,而且只要覺得皇帝有什麼行為不妥,就會設法勸諫。
這次李治出去,會遇到這麼多圍棋社,很可能就是徐槿有意安排,從而勸諫皇帝。
武媚娘就算明知此風不妥,卻也絕不會掃李治的興致去勸諫他。
因為就算勸諫成功,時間久了,皇帝也可能不願再親近那些經常勸諫他的人,這是人性。
徐槿明知如此,卻依然勸諫,所以武媚娘內心深處,一直很敬重她。
「陛下聖明,妾身慚愧。」她低聲道。
李治道:「你慚愧什麼,是朕慚愧才是。」
武媚娘轉移話題道:「陛下,最近百濟那邊情況如何?」
李治道:「扶餘貴族們反撲的很厲害,金燕的處境並不太好。」
武媚娘道:「其實只要能收復民心,無論馬韓貴族還是扶餘貴族獲勝,都是一樣。」
李治抬頭看了她一眼,道:「你有什麼提議嗎?」
武媚娘道:「眼下百濟內戰,民生凋敝,何不派遣一支使節團,給百濟人送去一批糧食,讓他們知道,陛下還記著他們。」
李治沉吟了一會,點頭道:「現在派的話,倒也合適。」
武媚娘接著道:「使節團的主使,最好是一位宗室子弟,如此,更能讓百濟百姓感受到您的仁德。」
李治望著她,道:「媚娘,你心中已經有人選了吧?」
武媚娘微笑道:「陛下以為吳王如何?」
「吉兒嗎?」李治露出遲疑之色,百濟可是兇險之地。
「吳王聰慧過人,當初又在萊州出過海,熟悉海事,妾身以為,宗室之中,他是最合適的人選!」
「陛下若是怕他有危險,可以讓他待在熊津港,再讓敏之擔任副使,前往泗沘城。」
李治愣道:「你想讓敏之擔任副使?」
武媚娘點頭道:「那孩子一直想加入內領衛,所以妾身想讓他親身赴險一次,長長教訓,也就老實一些了。」
李治聽了此話,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,心道:「玉不琢,不成器,媚娘培養後輩方面,倒比我更果斷一些。」
想到此處,點頭道:「也好,那就讓吉兒和敏之去吧,皇后以為送多少糧食合適?」
武媚娘道:「小恩養貴,大恩養仇,不宜太多,千石足矣。讓他們知道陛下念著他們就行。」
李治點頭道:「好一個小恩養貴,大恩養仇!好,這件事朕會讓戶部和內領衛安排。」
離開立政殿後,李治當即將傳旨戶部,讓他們準備一千石糧食。
數日之後,戶部回報,說糧食已經準備好了,已從洛陽含嘉倉出發,調往萊州。
李治當即召王及善覲見,準備跟他商量一下具體出使事宜。
如今對百濟情況最了解的是內領衛,由內領衛安排使節團,比鴻臚寺更安全。
王及善還沒到,內侍來報,崔知辯求見,正在承天門外候旨。
李治愣了一下,心想他怎麼回來了,不會安西又出事了吧,趕忙召崔知辯覲見。
王及善最近比較忙,內侍去內領府傳達皇帝口諭時,他並不在內領府,而是去了平康坊。
當手下人告訴他皇帝召見時,他急匆匆來到甘露殿,行在廡廊時,忽見殿內走出一人,竟是安西副都護崔知辯。
王及善朝他一拱手道:「崔都護有禮了。」
崔知辯拱手還禮。
王及善問:「崔都護為何忽然返回長安,可是安西出了什麼事嗎?」
崔知辯淡淡道:「安西若出了事,王將軍想必早就知道了吧。少陪。」
一揮衣袖,邁步離開。
王及善見此,眉頭一皺。
他知道自己那幫手下們,在地方上辦事時,經常會飛揚跋扈,導致很多地方大員對他懷有敵意。
從崔知辯態度來看,內領衛在安西肯定做了什麼事,讓這位副都護感到不滿。
不過這也沒辦法,內領衛差事太重要,容易與地方官員產生衝突。
若不表現強勢一些,地方上很多事情就不好辦。
他寧願得罪地方官員,也不希望手下養一幫酒囊飯袋,無法向皇帝交差。
王及善來到殿外,通報之後,進入甘露殿,向李治見了禮。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