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及善問道:「您還有顧慮嗎?」
「只有一個顧慮。」
「您問。」
長孫無忌道:「老夫垂暮之年,早已沒了年輕時的銳氣,朝廷那麼多人才,王將軍為何如此瞧得起老夫?」
王及善拱手道:「國舅過謙了,您的能力,滿朝文武,誰不敬佩。」
長孫無忌道:「奉承話就免了,老夫要聽實話。」
王及善沉默了一會,道:「李公曾告訴我,分裂吐蕃的謀略,都是出自您之手,自那以後,在下便一直琢磨著,怎麼讓您加入內領衛。」
長孫無忌哼了一聲,道:「李那老貨,果然還是將老夫給賣了。」
王及善道:「那您的決定是?」
長孫無忌淡淡道:「只要陛下同意,老夫可以幫你們出出主意。」
王及善眼中精光一閃,道:「明日在下就會向陛下請求此事。」
王及善一向是個很有分寸的人。
他敢把目光盯在長孫無忌身上,也是因為那天向皇帝要錢時,他意識到皇帝對內領衛的看重。
這才是他的底氣所在。
到了次日,因為皇帝上午要處理政務,他先在衛署忙碌了一上午,到了下午才去面聖來到甘露殿,當值內侍告訴他,皇帝去了神龍殿,正在召見幾位大將軍。
王及善當即來到神龍殿,也不通傳,直接就進入殿內,門外內侍也不阻攔。
因為他和王伏勝是唯二兩個不需通傳,就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的人。
進入殿內後,只見皇帝正在與李、薛仁貴、尉遲恭和程知節四人交談。
這四人是皇帝最信任的軍中大將,一般軍政方面的大事,皇帝都是召見四人商議。
他見王伏勝站在通門附近隨侍,便來到王伏勝旁邊站定。
李治只看了他一眼,見他並未上前,就知道他的事不急,便繼續與李幾人交談。
今天討論的事情是擴軍,要增擴的隊伍,正是薛仁貴負責的羽林衛。
羽林衛原本有五萬人,後來有三萬調到了遼東,一部分駐紮倭國,一部分駐紮熊津港剩下的只剩兩萬人。
羽林衛與其他十二衛不同,他們的前身是李淵時期的元從禁軍,領朝廷俸祿,全年十二個月當值,也不用三年一換防。
李治當初擴充羽林衛,又派他們上戰場,就是為了讓群臣看到征幕兵的優勢。
大唐領土越來越大,戰線也會拉的越來越長。
若是還用府兵,以後對付大食人時,戰線極長,換防不易,土兵的心理也是個問題。
士兵們若念著家裡人和農事,那麼在前線時間長了,就會士氣下滑,影響戰力。
按照歷史進度,再過十幾年,府兵的劣勢就會顯現出來。
武則天時期,府兵地位下滑,又經常打敗仗,這才讓唐人意識到,府兵制並非長盛不衰的兵制。
等到了唐玄宗時期,就開始用募兵替代府兵,逐漸形成軍鎮,唐軍的戰力又開始回升然而唐玄宗過於重用募兵,給節度使的權力過大,導致藩鎮節度使軍權、政權、財權一手抓,具備了造反能力,最終導致安史之亂。
所以順利將府兵制過渡到募兵制,一直是李治緊抓的一件大事。
若是直接取消府兵,必定引起轟動,甚至那些擔任府兵的士卒,也會產生不滿情緒。
因為這個時期的府兵福利待遇很好,一人當兵,全家免賦。
一個家庭只需要培養一個男丁,讓他們上戰場,就能讓一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。
也因為這個原因,百姓們為了讓自家孩子脫引而出,格外注意培養兒子的身體素質,
好讓他們能競上府兵。
這便產生良性循環,讓大唐兵員的體格外強健!
所以不能一錘子直接將這個制度砸碎,需得慢慢調整,慢慢變化。
李治的辦法,便是利用羽林衛這個機構,慢慢將府兵全部轉化為募兵。
比如之前招募的五萬羽林衛,有一大半都是府兵出身。
他們便是第一批轉職者。
從前線戰況來看,這批職業軍人的表現,要強於府兵,這也讓朝臣們看明白,募兵與府兵相比,是有優勢的。
這批募兵產生之時,李治並未削減府兵,而是將契丹壯丁們,補充到各地折衝府。
從目前來看,這幫契丹人並未鬧事,已很好的融入唐軍之中。
但是,如果繼續從折衝府中抽調府兵,轉化為募兵,就不能再用類似的方法,將降兵補充到折衝府。
否則就會導致府兵數量一直不變,募兵則原來越多。
最終,國家肯定支撐不起這麼龐大的軍事支出,被軍隊給拖垮。
李治今天這場會議,就是要進行新的嘗試。
將這些府兵轉化為募兵的同時,削減地方府兵。
只要不斷轉換,那麼府兵遲早都會變成募兵,到時沒有府兵,再取消府兵制度,也就順理成章。
當李治將自己的想法提出來後,李等人相互看了一眼,都明白了皇帝改革兵制的想法。
對他們這些老將來說,輕易改變舊制,內心都會產生一股抵抗情緒。
在他們看來,眼下唐軍兵鋒猛銳,士氣高昂,這時候突然更改兵制,完全沒必要。
歷朝歷代,都是某一個兵制出現重大問題,難以為繼,這才改進更好的辦法。
可李治卻在國家軍力強盛時更改兵制,這讓他們都非常不解。
可話又說回來,這幾年來,皇帝的各種決策基本上都是正確的,而且看的比所有人長遠。
就說打倭國這件事,從結果來看,收穫超過了他們的預期。
不僅得了一大座海島,還用倭國賠償,補足了戰爭的投入,可以說只賺不虧。
正因如此,連一向老成持重的李,此時也不敢輕易提出反對意見,只問道:「陛下,若是將府兵慢慢都轉化為募兵,朝廷財政方面,恐怕會多出一筆支出。」
李治道:「你們可以這樣算,無論府兵還是募兵,在編的兵員數量不變,又不用浪費時間換防。」
「也就是說,將那些浪費的民力節約下來,他們都會投入生產之中,那麼國家生產力,反而是提高的。」
幾人面面相,一時都不大聽得明白。
尉遲恭道:「陛下,可府兵不用咱們給俸祿,募兵卻要朝廷提供軍餉,這麼算的話,
朝廷還是要多花錢啊!」
李治道:「不錯,朝廷確實多花了錢,可募兵與府兵不同,無法為全家免稅,那些錢又通過賦稅,交了上來。」
尉遲恭道:「也就是說,相當於將他們免去的稅收,又以俸祿的名義發下去?」
李治道:「不錯。」
尉遲恭直言道:「陛下,如此似乎有些多此一舉,而且」
他還有句話沒說,府兵免除賦稅的話,就算遇到貪官,榨取百姓,也影響不到他們。
可如果是募兵的話,貪官層層剋扣,募兵的軍餉可能減少,百姓的賦稅可能增加,只會導致生活變得困難。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