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大唐,我妻武則天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327章 李治的心病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劉仁軌原本就準備勸說皇帝冷落道琛和金燕,聽皇帝一瞬間便想到這一層暗贊一聲,道:「陛下聖明。」

過了三日,李治才終於召見了道琛和金燕,向兩人問起百濟情況。

道琛對大唐禮儀非常熟悉,行了三個稽首禮,這才抬起頭,說道:「上告皇帝陛下,我家將軍起兵對抗扶餘義慈,百濟如今已陷入內戰。」

李治道:「扶餘福信因何起兵?」

道琛正要開口,李治卻看向金燕,道:「金娘子,你來告訴朕。」

金燕道:「回上國皇帝陛下,是因義慈偷襲大唐失敗後,想將責任扣在福信將軍頭上,福信將軍這才背叛。」

道琛見金燕老老實實說出實情,暗暗皺眉。

若是他來說,便會說福信是因反對義慈對抗大唐,遭到義慈怨恨,這才藉機對付他。

李治又問:「既是你們內戰,來找朕做什麼?」

金燕道:「啟稟皇帝陛下,福信將軍希望帶領百濟,再次臣服大唐,將來也願意幫助大唐對付高句麗!」

李治淡淡道:「福信現在還未消滅義慈,無法代表百濟。你們是來請求朕幫忙的吧?」

金燕道:「不瞞陛下,我們確實希望獲得大唐幫助。」

李治目光閃動,沒有做聲。

道琛暗暗心急,怪金燕不會說話,大唐皇帝又不願聽他開口。

便在這時,劉仁軌忽然道:「陛下,臣聽說倭國正打算幫助義慈!」

李治冷哼一聲,道:「海島之國,也敢插手大陸之事?」

劉仁軌又道:「陛下,這位道琛外使,曾與玄奘大師討論過佛法,而且百濟帶來的禮物,也非常豐厚,足見其誠意。」

李治看了道琛一眼,道:「百濟外使,看在你們一片誠心,朕可以答應你們,倘若倭國出兵對付你們,我大唐可以派出援軍。至於附唐之事,容後再議。」

道琛也知道想成為大唐屬國,沒那麼容易。

見大唐答應出兵,心中喜不自勝,叩首道:「外臣叩謝皇帝陛下!」

道琛和金燕當即返回百濟,將出使結果告訴了扶餘福信。

福信大喜,有了大唐的出兵承諾,他便誰也不怕了,當即派人大肆宣揚,很快周邊幾國都知道了。

新羅王金春秋見大唐拋棄自己,轉頭跟百濟好上了,心中大為不忿。

不過讓他冒著與大唐開戰的風險攻打百濟,他又沒這膽子,只好忍氣吞聲,

暫且觀望。

高句麗的泉蓋蘇文年紀越來越大,已不如年輕時充滿雄心壯志。

自上次圖謀營州的計劃失敗後,他逐漸開始貪圖享逸,不理外事。

對於百濟之事,沒有太多關注。

只有倭國依然緊鑼密鼓的為戰爭做準備。

寶女王和中大兄王子都已經來到九州的筑紫朝倉宮,準備親自坐鎮前線,指揮這場戰爭。

聽說大唐已明確插手後,他們雖不打算放棄,卻也更加謹慎,在九州建水寨,操練水軍,調集軍糧、軍械,為長期戰爭做準備。

李治在幽州待了十日左右,又轉道向西,朝著河東道而去。

河北與河東隔著一座雄偉山脈,太行山脈。

要穿過這條山脈,路線不多,只有八條,被稱為「太行八陘」。

其中四路靠南,需繞道回去,李治並不考慮。

可供選擇的只剩北四陘,其中名聲最大的是井陘道。

此路位於交通要衝,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。

並陘道關口極多,最有名的是娘子關。

娘子關原名葦澤關,因李治姑姑平陽公主曾在此鎮守,故改名娘子關,

有「」天下第九關」之稱。

井陘道東邊連著冀州,冀州有一座名山,名為盤山,很受帝王青睞,曹操和李世民都曾爬過此山。

李治既來到冀州,自不會錯過盤山,第二日便爬了盤山。

此山風景確實獨樹一幟,與關中河南皆不相同。

盤山的松、石、水俊秀異常,被稱為「三盤之勝」。

上盤松勝,蟠曲天;中盤石勝,怪異神奇;下盤水勝,濺玉噴珠。

李治喜愛盤山之景,便在冀州又逗留半月,臨近十一月,才朝井陘道進發。

井陘道形狀類似一個彈弓,靠近河北的是一條直道,然而到了中段,便朝南北分出兩條支道,一條向南,一條向北。

李治走的是北道,一來北道更寬,二來娘子關就在北道。

大隊從常山進入井陘道,一路西行,於十一月初,抵達娘子關。

這座關口確實雄偉壯闊,關勢險峻,關內還建有平陽公主的雕像。

李治在娘子關駐紮兩天後,繼續西行。

這一日,天空下起了雨,此時已是十一月初冬,天氣寒冷,雨水又冰又涼,

落地後結成冰霜,導致隊伍濕滑,走的很慢。

李治在龍琴中坐不住了,又披上雨具出去了。

這條道路非常狹窄,兩車無法並行,李治騎著馬行在一輛馬車旁,抬手就能碰到山壁。

這種逼仄的環境,再加上天空陰暗,烏雲低懸,很容易讓人心情低落。

李治回頭一看,望著排成一字長龍的巡狩隊伍,又見薛仁貴正在前方,指揮土兵們推車,腦海中忽然冒出一個想法。

若是在這種地方被敵人前後圍困,縱然是薛仁貴這種將領,也無力回天,只能認命了。

若是有人想要謀害他,這裡便是最好選擇。

正當他胡思亂想時,張多海淋著雨,快步而來。

「陛下,皇后殿下請您過去一趟。」他拱手道。

這胖內侍自從跟著李治出巡以來,整個人就瘦了一圈。

李治見他神情有異,問道:「出什麼事了嗎?」

張多海道:「貴妃娘子忽然染疾,發著高熱。」

李治吃了一驚,策馬過去,很快來到鄭貴妃的馬車旁。

只見武皇后、朱才人、劉充媛、楊才人幾人都站在車旁,臉色都有幾分焦急。

孫思邈和甄廣舟都已經來了,正在車內替鄭貴妃看病。

李治便沒有上車,只朝裡面望了一眼,只見鄭貴妃滿臉通紅,閉著雙眼,正在低聲呢喃著什麼。

八皇子李仁被劉充嬡抱在手中,一直不哭不鬧的他,似乎也知道母親身子不適,放聲大哭起來。

「到底怎麼回事,貴妃怎會突然染疾?」李治沉聲問道。

朱才人苦著臉道:「我們也不知道,昨日還好好的,今天早上,臉色就有點紅,她說沒事,我們就沒當回事,哪知突然就昏迷了。」

武媚娘柔聲道:「陛下不必擔心,有孫神醫在此,料來不會有事。」

過了半響,孫思邈和甄廣舟下了車,李治問道:「孫公,貴妃情況如何?」

孫思邈道:「陛下且寬心,貴妃只是水土不服,加上最近氣溫驟降,染了風寒。兩病撞在一起,故而發的很急,調養幾日,便無有大礙了。」

李治鬆了口氣,道:「那便好。」

當天晚上,隊伍來到桃河河谷,李治下令駐紮在谷內。

隊伍一共駐紮三日。

這三日內,由幾位嬪妃輪流照顧鄭貴妃,就連武媚娘也在病床前照顧了她半日,鄭貴妃的病情才終於好轉。

到了第四日,李治徵詢過孫思邈後,一聲令下,隊伍繼續向西,終於在十一月下旬,出了並陘道,抵達陽泉縣。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