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大唐,我妻武則天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242章 武皇后設宮宴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三樓則是觀景樓,四面並不設門窗,可以盡情欣賞皇宮中的景致,甚至還能看到禁苑風景。

眼下是冬日,三樓顯然不適合招客,武媚娘的宮宴設在二樓。

眾女來到二樓時,宮人讓她們先入座,皇后正在泡溫泉,稍後便到。

眾女坐在溫暖的屋子裡,閒話家常,不再提剛才之事,倒也其樂融融沒過多久,武媚娘穿著一身明黃色的宮裝來到二樓,眾女紛紛朝她見禮武媚娘微笑著抬手:「今日是家宴,大家不必拘束,盡情飲宴便是。」

眾女答應一聲,各自落座。

武媚娘朝武如意問道:「大姊病情怎麼樣?」

武如意道:「已經好多了,她就是太貪嘴,吃壞了肚子,二姊不必太擔心。」

武媚娘拍了拍手,宮人們魚貫而入,將一道道美味佳看端上了桌子。

宴間,武媚娘十分關切的詢問起每一個親戚中的家庭情況,讓眾女受寵若驚。

然而當問到楊氏時,她又和剛才一樣,表現的十分恐懼,結結巴巴,前言不搭後語。

瓜子臉女子頓時惱了,道:「楊敏,今日難得皇后殿下宴請大家,這是我們多麼大的福分,你卻盡做些掃興的事,剛才掃聖人的興不夠,現在連皇后殿下也不放過嗎?」

武媚娘鳳眉一凝,沉聲道:「什麼掃聖人的興?」

眾女便將剛才的事說了。

武媚娘隱隱覺得不對勁,淡淡道:「楊敏,你是我請的客人,卻惹得陛下不高興,這不是讓陛下惱我嗎?」

楊氏嚇了一跳,跪在地上,顫聲道:「殿下,我、我絕無此意。」

她是蘇州刺史楊思儉的女兒,嫁給了吳郡陸氏。

楊思儉與楊夫人是堂兄妹的關係,所以楊氏也算是武媚娘的遠房表妹。

武媚娘凝視著她,道:「我再給你一次機會,你若是繼續欺瞞,別怪我不顧親族之情。」

楊氏咬了咬牙,道:「殿下,我可以告訴您,但這話只能和您一人說。」

瓜子臉女子怒道:「你這是要趕我們了?」

武媚娘揮手道:「你們先去一樓沐浴吧,讓我單獨和她說幾句。」

眾女聽她如此說,只好離開,臨走之時,不少人都瞪了楊氏一眼。

武媚娘盯著楊氏,道:「你現在可以說了吧?」

楊氏咬著嘴唇,道:「殿下,我、我-—-—--我若說了,您能恕我夫君無罪嗎?」

武媚娘皺眉道:「他怎麼了,你說清楚些。」

楊氏深吸一口氣,道:「此事與運河船傾覆有關———

一刻鐘後,武媚娘急匆匆離開了紫雲閣,命人打探到李治在梅園後,快步朝梅園而去。

來到梅園,沿著花徑一路穿行,很快在一棵梅樹下發現了李治。

李治正望著梅花發呆,也不知在想什麼,武媚娘輕步走到他身後,輕輕喊道:「陛下?」

李治這才回過神,側頭一看,笑道:「媚娘,你不是在招待你親戚嗎?

怎麼來這裡了?」

武媚娘表情嚴肅,道:「陛下,妾身知道運河覆船案,是誰做的了。」

李治心中一凜,道:「是誰?」

武媚娘道:「蘇州顧氏,還有蘇州折衝府,聯手所為。」

「顧氏?折衝府?」李治皺眉道:「媚娘,這事你是怎麼知道的?」

武媚娘道:「陛下還記得剛才見到的那些女子之中,有一人非常怕你嗎?」

李治愣道:「是有一人。」

武媚娘道:「便是她告訴妾身。」」

江南發生運河覆船之事後,陸氏便一直在調查此事。

畢竟發生在江南,他們也擔心被波及。

結果一查之下,真被他們查出端倪,此事竟與顧氏有關。

順著顧氏的線,他們又查到蘇州折衝府,雙方聯手所為。

陸氏雖查出此事,但顧念著與顧氏百年交情,故而沒有告發他們。

楊氏無意中得知此事後,非常擔心,覺得會被牽連進去,夜夜睡不好覺。

這次被請入宮中後,擔心此事暴露,陸氏被定一個知情不報的罪名,故而十分驚恐,這才失態。

李治恍然大悟,道:「難怪她那麼害怕,原來是因為此事。」

武媚娘輕輕道:「陛下,楊氏舉報有功,您看能否免去陸氏的罪責?」

李治擺手道:「那就依你,將功抵罪,不處罰陸氏。」當即派人將此事告訴了狄仁傑。

有了這份重要情報,一日不到,狄仁傑便偵破了此案。

正如楊氏所言,此案是江南顧氏與蘇州折衝府,聯手所為。

折衝府的都尉,正是原松州都督元修業。

他因為不配合薛仁貴對吐蕃用兵,事後被李治貶到江南,在蘇州擔任折衝府都尉。

這幾年來,他眼見薛仁貴飛黃騰達,從一個小小中郎將,變成大將軍,

封涼國公,心中充滿怨憤。

他在蘇州,自然少不了與顧氏打交道,在顧氏的金錢攻勢下,很快和他們打成一片。

顧氏在江南有任何違法行為,他都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,為顧氏抹平。

後來顧氏找上他,想要劫一船查抄蕭氏的產業,元修業怨恨朝廷不公,

沒有過多猶豫便答應了。

雙方經過數月謀劃,憑藉元修業在軍中人脈,對運河船的行船路線一清二楚,終於干成了此事。

兩人也知發生此事後,朝廷不會輕易放過,故而都想找個替罪羊。

蕭氏當年對顧氏見死不救,所以顧氏想甩鍋蕭氏,元修業卻想甩鍋薛仁貴。

兩邊商量之後,便決定雙管齊下。

顧氏在長安市井之中,流傳謠言,說此事是蕭氏所為。

元修業親自前往松州,找上一名忠於他的松州舊部,帶上偽造好的信,

讓他將一部分贓款帶到薛仁貴府中。

另外再讓他蠱惑崔神慶,盜取兵部急奏。

倘若查到這名舊部,便可牽扯出薛仁貴,讓他頂鍋。

這案子並不複雜,只因牽扯到薛仁貴,才麻煩了些,

無論如何,案情終於在正日前告破。

長安城,也即將迎來新的一年。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