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仙家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185章 謝家白玉、宮考開張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謝晴潔能夠明顯的感覺到,第七學正的話聲中帶有嘲弄之味。

她低下頭,默默思量著,沒做作任何一言。

此女僅僅在心間暗想:

「此子與我何其相同也。想來應當也是處境窘迫,不入道宮,不得自由,這才只能今年便參考了。」

她對餘缺此前的那些傳言傳聞,還是有所了解的。

一股同病相憐之感,在謝晴潔的心間生出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與此同時,鍊師行會當中。

餘缺原本安生的修煉著,就等著這幾日,老會首飛符來喚自己出關。

結果門外傳來了動靜:

「小子,快快出關,休要讓老夫等久了。」

於是他連忙收了功,將石屋踩開,瞧見了正在靜室中原地轉悠的老會首。

「前輩,您怎麼來了?」

他訝然的開口,心間帶著幾分惴惴不安,還以為是出了什麼大事。

誰知老會首瞪了瞪他,道:「沒看見是來叫你來了嗎,老夫都等了小半時辰了。」

這話更加讓餘缺感到訝然,又問過一遍後,他頗是感覺有幾分受寵若驚。

從來都是他跑去對方門前等候,這一次居然還反過來了。

餘缺連忙作揖行禮,生怕這老小子感覺他怠慢了。

好一通嘀咕後,老會首遲疑著,忽然道:

「確定今年就考,現在還有反悔的機會,要不……」

熟料餘缺連話都沒有聽完,便咬牙道:「就今年,不做更改!」

老會首輕嘆一口氣:

「雖然你是八品,那些世家子弟也都是八品,家神也不會超過三尊,但是彼輩除去仙家法脈之外,還能再修煉其他異術,更有多種寶物護體、稀奇丹藥養身,不可同語也。」

餘缺微眯眼睛,神色依舊是堅定,沒有更改。

話說這些天以來,他除去苦修道行、打磨陰神外,便是在惡補仙學知識,其中涉及每年宮考的內容,更是占據了主要部分。

因此他對於世家子弟和寒門弟子的差距,早就已經是了解的一清二楚。

說實在的,他心間也是動搖過,但反覆思忖後,還是決定今年就參考。

其一是雖然彼輩世家中人,除去法脈之外,還另有族中傳承,掌握異術,但他餘缺的神通了得,還握有鴉火,未必就差到哪去了。

其二,世家子弟身上多寶,但他餘缺握有法寶一隻、符寶一張,身家應當也不低,而且在宮考之時,這等法寶符寶之物的使用,應當也是有所限制的,會影響成績。

至於其三,則是餘缺暗暗找老會首打聽過,發現今年去參考的天廟,不算他在內,竟然達到了三個或四個。

再結合起靈氣復甦一事,他隱隱的感覺自己最好是別耽擱,直接勇猛精進一番,趕上這一趟宮考。

此外,餘缺還在心間暗想:

「雖然一屆宮考,往往只出一名真傳,但那是建立在天廟難出的情況之上。

現如今天廟愈多,且黃山的歷史上,倒也不是沒有過雙真傳的情況。」

在他看來,今年的宮考天廟這多,世家子弟也扎堆,彼輩肯定是知道點什麼東西。

而只有好東西、好機會,才會備受人追捧。

靜室中,老會首見餘缺沒有搭話,也就明白此子執拗,所作的決定不會更改了。

「既然這樣,老夫便帶你去便是了。」

其人便一甩袖袍,腳下生出了一道煙雲,將餘缺托起,冉冉的往靜室外面飛去。

不一會兒,兩人便飛離了鍊師行會,朝著縣城背後那巍峨連綿的黃山山脈,直飛而去。

餘缺對這等騰雲駕霧的手段,感到頗是驚奇,覺得比騎乘紙鶴舒適多了。

他左右看了看,還訝然的發問:「直接就去嗎,不與會中的那幾位道友一起?」

鍊師行會中,除去餘缺外,還另有六七人,今年也打算去參加宮考。

老會首回答:

「他們呀,早就和縣學的那群傢伙,一起出發趕過去了。

細細一問,餘缺方才得知,山下縣城的尋常考生們,若是沒有專人送去,提前七天就得出發趕路,免得路上耽擱了。

等到抵達黃山道宮後,考生又得再花費一日整的功夫,查驗身份種種。除非是住在山上仙城中的考生,才可以只提前一兩日抵達考場。

呼呼!

一老一小飛著,他們腳下的縣城愈小,人人皆如螻蟻,房屋皆如紙紮,小巧有趣。

忽然,老會首口中發出了一道輕咦聲。

餘缺跟著對方的目光看去,發現第七坊市中又飛出了一道流光,迅疾的飛向黃山,速度比他們倆還要快,三兩下的就將他倆給超過了。

老會首原本還從容不迫,慢悠悠的飛著。

這下子他頓時來了勁頭,口中哼著:「小兒輩,也敢超老夫!」

餘缺的身形猛地一晃,唬得他心頭驟跳。

兩人腳下的雲霧頓時滾滾,迅速就將另外那道流光給蓋過,搶先到了前頭去。

嗖嗖的,十來道流光,或快或慢的划過黃山縣城的上空,全都直撲雲上。

當雲海中,一座仙城出現在了眾人眼中,彼輩方才按下了遁光,次第的貫入城中。

仙城內,一派參差錯落、飛檐斗拱的建築出現在餘缺的眼中,其氣勢恢宏,讓他感覺自個活脫脫一個鄉下人入城了。

不多時,餘缺被送到了城中一座龐大的法壇上,其能容納十幾萬人。

他和那些早早就抵達仙城的各地考生們,排隊接受了宮考考官的檢驗,然後便依照分配的序號,各自盤坐在法壇中的石質蒲團之上,耐心等待。

密密麻麻的考生們坐著,恍若一粒粒棋子,鴉雀無聲。

宮考乃是仙學科舉的一環,自然也是分為文武二科。

只不過文考的重要性,就遠不如縣考時那般了,其主要是用來剔除過於不學無術、不守規矩,以及風險太大的考生。

餘缺只臨時抱佛腳的溫習了幾個月,便無驚無險的通過,登上了趕赴武考的雲船。

(本章完)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